bd体育
service tel
400-123-4567
站内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bd体育案例当前位置: bd体育 > bd体育案例
bd体育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观察:多名被告借工作便利侵犯个法律问答人信息  时间:2023-09-29 23:58:40

  bd体育bd体育bd体育自2021年11月1日起,《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已一年。如何在释放数据潜在价值的同时保护个人信息,已成为时代之问,时代之盼。值此之际,南方都市报从个人、平台、司法等角度出发,推出“个人信息保护法一周年答卷”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契机,最高检去年曾对外公布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并将个人信息保护明确为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而“个保法”第七十条也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公益诉讼机制。至今,“个保法”实施已满一年,国内有多少公益诉讼案件适用该法律?这一年来判决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有何特点?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依托中国裁判文书网,梳理了公布的一年来判决的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案件,发现超两成案件适用法律依据包含“个保法”,多起案件的被告人利用工作便利非法获取个人信息,部分案件判令被告人缓刑期内禁止从事个人信息相关活动。

  梳理发现,自“个保法”正式实施以来,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布的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案件超两成的适用法律包含“个保法”,案件具体依据的条文中,第六十九条、第七十条出现频次最高。

  根据“个保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个人信息处理者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责任按照个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个人信息处理者因此获得的利益确定;个人因此受到的损失和个人信息处理者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从司法实践来看,数据显示,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中,被告人的违法所得在800元至70万元不等bd体育,违法所得通常上缴国库,法院判决中,对被告的处罚金额通常等于或高于其违法所得,在3000元至80万元不等。

  除了罚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还会叠加一定刑罚,在惩治力度方面,九成案件的被告人被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近四成案件的被告人刑期在一年及以上。

  根据“个保法”第七十条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违反本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众多个人的权益的,人民检察院、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组织和由国家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多个省份已明确要求检察机关积极稳妥开展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据裁判文书网公开信息梳理,这一年以来,审理相关案件的法院分布于19个省市地区,其中辽宁省、湖南省、广东省审理相关案件最多。与此同时,在“个保法”开始实施一个月时,相关案件判决数量最多。

  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个保法”是专门立法,但非唯一,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还包含《刑法》《民法典》《网络安全法》等等。《刑法》将“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作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前置性规定,“个保法”的实施则加强了前置法律的支撑。南都研究院观察到,绝大多数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案件依照前述法律,“个保法”正式实施后也逐渐出现在部分判决书中。

  除了罚款、有期徒刑,法院还对侵犯个人信息的被告人做了哪些判决?从司法实践来看,最常见的判令还包含赔礼道歉、扣押没收作案工具、彻底删除非法获取的公民信息,此外还有禁止被告人在缓刑期从事个人信息相关活动。

  梳理裁判文书网公开信息发现,超七成案件判令包含被告人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赔礼道歉,多数要求在媒体上道歉,16.7%的案件要求被告在县级以上媒体上进行道歉,23.3%的案件要求被告在省级以上媒体上进行道歉,18.3%的案件要求被告在国家级以上媒体上进行道歉bd体育。此外,部分法院还要求审核道歉声明的内容。

  公安机关除了没收被告的违法所得,上缴国库,还会扣押或没收作案工具,超五成案件包含该判令。梳理发现,判决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作案工具是手机、电脑,此外还有硬盘、U盘、内存卡、电话卡、“猫池”设备等物品。

  由于案件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约四成案件责令被告删除非法持有的公民个人信息数据,时间要求在判决生效之日的十日或三十日内。其中,有的在被告删除信息后将涉案电脑及手机没收,有的案件还要求被告注销侵权使用的通信软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bd体育,有部分案件对被告人在缓刑期内的行为作出限制,主要是禁止被告人从事与个人信息相关的活动,或禁止被告人从事经营代办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相关业务工作bd体育。

  被告人非法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具体从何而来?梳理发现,不少被告人是利用工作便利,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公民个人信息,涉及手机通信、快递物流、医疗、金融、不动产交易等领域场景。

  从案件来看,通信行业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一大“重灾区”法律案例,被告人通常是通信运营商营业厅、通讯设备商店法律问答、手机店等工作人员。

  例如,前述禁止被告在缓刑期内从事通讯业务工作的案件中,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张某在经营代办手机卡业务、销售手机及相关业务中,利用获取的手机号码、验证码信息进行出售,用于在抖音、京东、淘宝等网站注册APP虚拟身份,非法获取公民通讯通信手机号码共计275条,从中非法获利人民币9488.04元。法院最终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18976.08元。

  快递物流行业也值得关注,部分快递从业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工作便利将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非法出售给他人。

  例如,2021年,徐某在南昌市一快递转运中心装卸快递时,认识了一名收购快递面单照片的男子,快递面单包含寄件人、收件人姓名、电话、地址、快递单号等信息,该男子以1000张面单以下1元一张,1000张面单以上1.5元一张的价格,向其收购快递面单,徐某利用在工作中经手快递的机会,拍取快递面单照片,并上传到百度网盘,后以密享的方式,将该图片的提取链接和提取码通过蝙蝠聊天软件发给该男子,共出售快递面单照片2847张,涉及公民个人信息5643条,共获利690元,最终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除了通信、快递,还有被告人利用帮人激活医保电子凭证的工作便利或名义,获取他人的电话号码及验证码进行售卖。

  例如,2021年,李某等人经人介绍认识镇南乡排洞村前任支部书记黄某,通过黄某的联系和协调,先后在多个村委会以免费帮助村民激活电子医保卡为由,在村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获取的村民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进行售卖,用于注册网络平台账号,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共计3840条,获利共计27489元,下面做事的人员分得数千元,最终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九千元,同伙雷某被判处拘役五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六千元。

  此外,案件还散见于各种行业场景,涉案人利用身边人的工作便利,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如有被告伙同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在支付所谓的介绍费后,查询相应客户个人姓名、地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bd体育、投种、缴费金额、是否在有效期等个人信息,筛选出仍在保险有效期内的客户信息,用于出售。具体案件涉及保单信息约4万条,违法所得达40万余元,减去成本后,被告人获利约3万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罚金八万元。

  同样是利用个人工作便利,在辽宁省发生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李某是不动产登记中心员工,在工作期间,以每条1.5元的价格出售约20万条公民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房屋地址等公民个人信息,从中牟利约20余万元。其同伙刘某等人通过李某的工作,以同样的方式非法售卖数十万条公民个人信息,从中牟利数十万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罚金二十五万元。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