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体育
service tel
400-123-4567
站内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法律常识当前位置: bd体育 > 法律常识
法律常识bd体育基本法律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06 05:38:11

  bd体育bd体育bd体育bd体育县局成立由副县长、公安局长任组长,其他局党委成员任副组长,政工、纪检、督察、法制、信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法考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考试办)在县局法制室,负责全局法律知识学习、考试的组织、监督、考核等日常工作。

  参加法律知识学习考试的人员为全局在职民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县局主要领导批准,可以不参加法律学习和考试:1、本年度退休的;2、病假达6个月以上的法律常识。

  法律知识学习考试方式以自学为主,网上考试、书面考试、法律知识竞赛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学习:以自学为主,各单位根据《2016年度市公安机关学法考试实施计划》,以省厅要求掌握的应知应会基本法律知识(“应知应会执法手册”及习题)为基础,以《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大纲》和公安机关常用法律法规及新修订的法律法规为重点。

  (二)、网上考试:以“法律考场”中“在线学习”内的习题为主要内容,在市局组织的每月学分考试的基础上,县局“考试办”将有针对性组织四场网上考试。

  (三)、书面考试:县局“考试办”每星期将对民警的学法情况随机进行书面考试(应知应会基本法律知识为主),考试成绩95分以上为达标,考试方法主要有:

  1、每月随机抽取10名单位主要负责人(包括教导员),分2次进行考试,确保每季度对单位负责人轮考一次。

  4、每半年组织一次法律知识竞赛,竞赛分警种进行,竞赛内容为公安机关常用的法律知识(应知应会知识为主)。

  1、网上考试: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好本单位民警参加法律考场的法律知识考试活动,单位每月网上学法考试平均分低于200分的,扣单位当月规范执法目标考评分1分;单位民警每月网上考试分低于市局要求的(100分),有1人扣单位当月规范执法目标考评分1分。

  2、单位主要负责人每月抽考成绩实行一票否决,每月抽考成绩不达标,单位当月规范执法考核分为0分。

  3、其他民警应知应会知识抽考,一次考试不达标的,扣单位本月规范执法考核分1分;二次不达标的,到督察大队待岗学习,学习期间扣发考核奖;年内三次不达标的,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不得提拔使用。

  4、县局举行法律知识竞赛,以单位推荐、个人报名为主,对考试成绩优异的,县局予奖励。

  3、将干部法律知识培训考核纳入党校教育主渠道。凡市委组织部在党校举办的县(局)级干部进修班及其后备干部培训班以及相同性质的班次(短训班、专题班除外)均按要求开设法律知识课程。

  4、县(局)级干部法律知识培训的重点内容是:法学基本理论,民主法制理论,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有关论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知识,民法、商法知识,行政法知识,刑法,行政诉讼法,国际商贸法律制度,世贸组织基本法律制度,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等。乡科级及其以下干部法律知识培训的重点内容是:民主法制理论,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有关论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知识,土地管理法,乡镇企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水法,森林法,种子法,行政法知识,行政复议法bd体育,行政诉讼法,世贸组织基本法律制度,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等。

  5、每期教学培训时间大体安排10天左右,设置10—15个教学单元,学习结束后,单独组织考试。

  6、干部法律知识考试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大人选委、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市委党校命题并组织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大人选委、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市委党校联合颁发的《白山市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合格证书》,作为市委使用干部、市人大依法任命干部的重要条件,考试不合格者补考一次,仍不合格者限期补学法律知识,达到合格,否则视为不称职干部,建议按干部任免权限调整职务。

  所谓法律素质,就是一种掌握和实际运用法律的综合能力。法律素质包括法律知识、法律评价、法律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四个方面,法律素质不仅要求个体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而且要求能够将这种知识转化成实际运用法律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活动,掌握相关法律,遵守法律、法规,并能有效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参与者,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真正学法、懂法,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办事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是构建和谐社会、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法制教育,培养其健康思想和法制观念,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完善和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因此,作为高校,有义务也有责任在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他们对法律的认知能力、评价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这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当代大学生较之前人无论是在法律意识还是法制观念上都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其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法制观念显著增强。但不可否认,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1.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有待提升。法律知识是法律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人法律素质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有专家指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应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开设了法律基础课程,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却相对较低,普遍存在对法律知识一知半解的情况。

  2.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来统领自身法律行为的意识与能力欠缺。这不但表现在大学生对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理解上,还表现在遇到各类社会问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已掌握的法律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只是将这些法律知识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

  在我们以往的法律教育课堂上,通常着力于强调学生对基本法律条文的记忆与掌握,却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基本法律理念和法律原则的培养。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领域的法律条文必将随之不断修正,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与之相反的是,那些长期积淀下来的基本法律理念和法律原则却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因此,高校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过程中,应当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教授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探索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对社会法律现象进行观察与思考,对法律案件进行分析、判断与推理,着力培养当代大学生对基本法律理念和法律原则的把握,进而培养他们独立运用法律武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并最终实现其法律素质的全面提升。

  法律基础课堂教学虽然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主要渠道,但因其受时间与场所的限制,它不可能完全满足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不断加深和强化法律课堂教育的效果。首先,我们可以开展不同专题的选修课来拓展学生的相关法律知识。另外,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律素质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电视录像、电影和专题片,开展法律主题辩论赛,组织模拟法庭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定期邀请校内外知名法学专家、公检法等部门的知名人士来校讲学,开设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开展法律知识及咨询活动,开展法律主题系列演讲活动和文艺演出活动等,通过各种形式来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从而使法制教育取得实效,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基本上都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校园的法制氛围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氛围、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教师和高校自身能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形成和法律素质的高低。只有高校坚持依法治校、教师坚持依法治教,按照法制社会的要求规范管理和教学行为,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氛围,才能够让身处校园的大学生真正感受到法制社会的存在,使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进而提升其法律素质。

  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成为了当今时代炙手可热的事物,而与之接触最多的人群恰恰是高校的大学生,他们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受网络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网络带来的海量信息及其环境的自由开放很容易使人产生自由感和放纵感,很多时候合法与非法,罪与非罪难以判断清楚。对大学生来说,网络秩序的维护仅仅依靠他们自身的道德意识和法律素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而网络负面作用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网络法律教育的滞后现状。因此,作为高校应该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注意校园网上有关法制网站和网页的建设与管理,营造法律教育的全新平台,利用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另外,作为高校教师也可以通过QQ、微博这样的网络通讯工具向学生传递相关的法律常识,在沟通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由于大学生受年龄、经验、心理等因素的制约,他们对社会法律现象的认识往往局限于书本的教条、内心的感受和社会的评价,却忽视了对法律知识的实践应用。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法律素质除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之外,更应注重对其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依法办事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给大学生提供法律实践的机会,通过法律实践,使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评价社会现象、运用法律武器解决现实问题。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法律知识竞赛、参与报刊法制案例讨论、旁听审判机关对具体案例的审理、参观监狱或其他劳改场所等等bd体育,在多种形式的法律实践活动中,使大学生能依法辨明是非和善恶,以法律的途径解决现实纠纷,维护合法权利,从而养成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使他们通过法治力量战胜邪恶和自身弱点,从而更加自尊、自立、自强,更加坚信法律、崇尚法理。

  [1]周光发.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教育和培养[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2).

  [2]姜廷志.论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意义和措施[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

  [3]于童.简论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3,(9).

  [4]李金玉.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J].法制与社会,2006,(10).

  [5]陈大文,刘一睿.从普及法律常识到提升法律素质的教育――改革开放30年高校法制教育发展回眸[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市场对涉外法务人才的需求增长,以及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高校增设了法律英语课程。与此同时,近几年新编法律英语教材不断涌现,其中不乏科学性和应用性的增强;也有一些院校结合本校需求自选了部分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素材作为教学载体开展法律英语教学工作。综合各大高校法律英语教学选材的现状分析,一方面由于缺乏权威的统编教材,另一方面各个院校开设此课程的学科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受众背景不同,因此教学选材呈现一定的随意性,缺乏规范化的标准。据此,结合当前的涉外法务实践和市场需求去探讨高校法律英语教学选材的规范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综合涉外法务实践和课题组的调查采访数据,法律英语教学选材首先应秉持如下的一些原则和宗旨。

  1.教学选材应当以涉外法务实践为基础,符合市场需求、学生需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其中,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法律英语教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语言教学,是将英语学习融入到涉外法务活动中去的专业英语教学、,其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法律英语教学选材应当以涉外法务实践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来构筑整个内容体系。同时,还要把学生的需求(如调查显示不少同学 有考法律英语资格证书LEC的需求,那么在选材时就要考虑相关素材的选取)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整合在一起法律常识

  2.选材不仅涉及外国法律制度和法律实务的介绍,而且要有中国法律制度与实务的英文素材,必要时进行中外相关法律制度的对比。目前的法律英语教材以介绍外国法律制度为主体,事实上,对中国法律制度的英文表达的引入十分必要,因为涉外法务实践多集中于双边甚至多边贸易,那么不仅要求涉外法务工作者了解外国法律制度熟练应用相关法律语言,而且对于中国法律制度中法律术语及相关英文表达也要精通,所以二者不可偏废,涉外实务中的高频版块更要通过中外对比的设置,强化重点深入理解。

  3.内容选择要有针对性,突出应用性。由于法律实务的主题庞杂多样,所以选材要充分考量本校或本专业的学科背景和学生的特性,如监狱学系的法律英语教学选材在介绍中外一般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应融入一些罪犯矫正、监狱管理等方面的素材。同时选材要加大真实语料的选取比例,强化素材的应用价值。

  1.选材内容应涵盖基本法律知识、重点英文表达和实务操练三大版块。法律英语的教学选材不仅应当介绍英美基本法律制度和相关背景知识,而且还应厘清涉外法务实践中涉及的高频领域,如合同签订、公司成立等,通过真实情境再现的方式(可以文书写作、视频播放等方法加以呈现)强化实务操练的比重,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重要的英文表达法。以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律英语听说教程》为例,此书是在总结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培养涉外法律专业人才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涉外实务交际为重点编写而成。这本教材的可借鉴之处在于其上册主要介绍(legal system 和court system等)基本法律知识,而下册则以法务实践中涉及的高频主题为主体,选材真实, 应用价值高。归纳起来,法律英语教学选材应当以中英美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务实践中重点领域的实务操练为主体,以重点英文表达为主线贯穿始终。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实务操练的比重,强化每个高频领域重要英文表达的输入与输出训练,的确可以规避当下不少高校开设的法律英语课程重阅读轻实务操练的弊端,改变学生兴趣低下、所学内容与现实应用脱节的现状。

  2.结合所授对象的专业学科背景强化教材评估加以综合利用。依据针对性原则,法律英语教学选材应当结合本校本专业的学科背景开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微观操作层面,对于法律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在综合课的基础上,可以选取法律英语听说教程、口译教程、文书写作教程等开展专题训练。对于法学专业或英语专业的学生,则应以法律英语综合课为主体,综合课的选材内容应当涵盖第一个关键点所涉及的基本法律知识、重点英文表达和实务操练三个方面,其中,在实务操作环节强化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对于专业特色突出的院校可以选编适合本校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的教材,如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编写的《法律英语 Legal English》,教材除介绍基本法律知识和以中英对照形式介绍中国主要部门法外,还结合本校人才培养方向加入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等内容,针对性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就法律英语教学选材来看,还应加大教材评估的力度。郭剑晶在《法律英语教材评价实践》一文中提出了从教学目标、语言点和技能选择、专业学科内容、文本材料类型、实践技能训练、词汇歧义解释和教学指导方面进行教材评价的标准,值得借鉴和推广。在实际的教学选材过程中,应当结合受众学生的专业特点,加强不同教材的科学评价予以综合利用,实现应用价值的最大化。

  3.协调好教材利用与课外选材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的法律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学选材不仅包括对教材的综合利用,对课外素材的整合注入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教材虽然每隔几年会有修订版问世,但在一定时期内内容是相对固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所授内容主题适度选取时讯感较强的课外素材予以补充,增强课堂的活力与趣味性。以合同谈判为例,在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可以选取一则新近发生的引起媒介和大众普遍关注的典型案例,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时代感,突出其应用价值。其次,需要协调好二者的分配比例,总的指导原则是以教材内容为主体,课外选材为补充,具体分配方案以题材内容的不同、重要性程度的差异和用时长短的区别等因素具体安排。最后,法律英语的教材内容多以文本模式呈现,那么在课外素材选取时可以适度加大图片、音、视频等多模态素材的引入。如在介绍美国的整个刑事程序时,可以选取影片或美剧中的情景片段来辅助教材的利用,形象化授课主题,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综上分析,法律英语教学选材应当基于涉外法务实践,并在合理的原则宗旨指导下进行。就选材内容而言需涵盖基本法律知识、重点英文表达和实务操练三个版块。在针对性原则的指导下,法律英语教学选材还要考虑所授对象学科背景的差异性突出一定的特色,并强化教材的科学评估。此外,还应协调好法律英语教材利用与课外题材选取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法律英语教学选材更为规范化、科学化,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呈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1]张纯辉.我国法律英语教材编写及出版现状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1).

  [2]杜碧玉.浅谈法律英语听说教程的教材编写[J].南方论刊, 2009(10).

  [3]邓柯.浅谈法律英语课程的教材编写[J].现代企业教育, 2013(9).

  [4]郭剑晶.法律英语教材评价实践[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4).

  近年来,高校治安、刑事案例数量在上升,复杂程度在增加。这种现状引起了法律工作者和全社会的不断关注。部分大学生对基本法律知识的知晓程度与其所受教育的水平是不相当的。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已受到较高水平教育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却不容乐观。而且部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甚至认为法律解决不了当前的社会问题。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作进一步完善。

  更新高校法制教育观念。法制教育的价值在于倡导法治精神,它以确认法律的权威性和至上性、确认社会运行主要靠法律制度来规范与调节、培植法律信仰为核心,造就大批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的公民,来满足法治社会的需要。目前法制教育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强化学生主体的法律意识,引导大学生尊敬和崇尚法律,引导他们对有关的法律问题进行思考,立足解决学生法律信仰问题;构建一个属于法制教育本身的体系完整且地位独立的法制教育安排。

  改革高校法制教育的教育方法。目前,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变单向灌输方式教学为启发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或是开放式教学;利用法庭向学生传递法律知识,把课堂搬到法庭;也可以请法官、律师等当教员,以案说法;还可以在校园里设置模拟法庭,让学生自己来亲身体验法律诉讼程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善高校法制教育的内容。高校不应当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视为一门知识课,单纯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而应当把它作为一门德育课,在传授法律知识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聘请一些德高望重、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建立咨询中心,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心理咨询是法制教育的有效辅助形式,是德育工作的深层化、科学化。大学生心理尚不成熟,在学习、生活、恋爱中受到挫折后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导致精神疾病或违法犯罪。通过心理咨询,可以有效地使大学生摆脱精神困境,避免不幸事件发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引导大学生对法律素质进行自我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内外因相结合,才会促成事物的变化发展。因此,要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做到学法用法与建立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相结合,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与加强企业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相结合,与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法律素质,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环节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依法促进和保障企业改革与发展。

  通过法律知识学习,使本市企业经营管理者深入理解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治市方针的重要意义,努力掌握宪法、基本法律及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诚实信用、依法经营管理的观念,不断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者依法办事的自觉性,造就一支懂法律、懂经营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等制度,确保以依法经营管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为主要内容的依法治企工作进一步开展。

  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学法用法的重要意义,认真参加法律知识的学习,掌握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所必须的法律知识,并能正确运用于经营管理工作之中。要依法健全法人治理机构,依法建立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为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提供制度和组织保证。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法律知识学习内容分通用法律知识和专业法律知识两大部分。通用法律知识主要包括:民主法制理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有关市场主体的法律法规;有关市场规则的法律法规和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有关宏观调控与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关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有关保护环境、资源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各经营管理者的主管部门按照全国“”普法统编教材组织培训。专业法律的培训根据本系统、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落实教学计划作好安排。

  (一)企业经营管理者学习法律知识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办法,还可以采取举办讲座、研讨会、交流会、专题辅导、法制课题调研等形式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者每年学法时间应不少于30小时。

  (二)市委党校承担市属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法律知识培训。

  (三)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法律知识培训,由各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四)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由市工商业联合会、私营企业协会、市个体劳动者协会组织实施。

  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学法用法年度考试制度。按照“谁组织实施,谁负责考试”的原则,在培训的基础上每年组织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法律知识考试,自上而下,分级负责,避免重复和遗漏。

  (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者学法用法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对学法用法成效显著的,应及时宣传并给予表彰;对不重视法律学习,有法不依的,要及时纠正,通报批评。对违法经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根据市委、市政府转发的*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精神,结合“平安企业”创建活动的开展和依法治企工作的实际,为切实加强全市企业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企工作,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平安企业。现提出如下意见:

  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我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企业改革与发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坚持学法用法与建设平安企业相结合,坚持学法用法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坚持学法用法与加强企业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相结合,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法治化,为促进我市经济健康发展,加快“翻番、小康”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通过学法用法,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深刻理解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全面了解宪法等国家基本法律知识,熟悉掌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知识,熟练运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进一步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树立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经营管理的水平和依法维护企业及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积极探索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依法治企工作的开展,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法治保障。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加强对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以及宪法等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学习的同时,重点要加强以下法律知识的学习:

  二是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合同、担保、招标、投标、价格、竞争、产品质量、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广告等法律制度,以及与企业组织相关的企业设立、合并、分立、终止、破产等法律制度;

  三是与企业内部管理相关的财务、用工、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养老、法律顾问等法律制度;

  四是与企业外部环境相关的银行、证券、保险、税务、环保、资源、世贸规则、反倾销等法律制度;

  五是与各级各类行政执法主体管理企业相关的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及行政诉讼法等行政法律制度;

  七是与企业发展有关的沿江开发、城乡统筹发展、环境保护、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法律制度;

  企业学习和普及法律知识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企业的自身条件,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辅导、讲座、研讨会、交流会等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提供广泛的学习途径。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加强对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开办专题节目(栏目)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企业开展学法、用法工作,是依法治企的首要条件和内在要求,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促进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举措,是企业转换机制加强管理、实现制度创新和管理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因此有关职能部门(单位)要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督促和指导,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的组织领导机构。各级各类企业要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企业学法用法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普法期间,要分期、分批、分层次地开展企业经营管理者学法用法培训工作,培训方式可采取脱产学习、专题讲座、案例启示、以案学法、导师授课等多种形式,并建立与其相关的各项制度,以确保企业经营管理者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40学时。

  企业领导者要结合本企业的工作特点,在广大职工中开展法律咨询、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法制图片展览、法制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职工受到形象生动,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配合有关部门办好相关的法制宣传节目,发挥法制新闻、法制影片、法制文艺的教育引导作用。

  “*”普法期间,全市大、中型企业单位都要设置企业法律顾问机构,建立一支懂法律、懂管理、懂业务的高素质的企业法律顾问队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要大力推行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将企业法律顾问工作作为加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和管理方法,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企业管理同步推进,切实做到企业的法律顾问职能、岗位、人员三落实。

  高校所使用的“05”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教材是教育部对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了有效科学的整合,经中央政治局研究审定,全国高校统一使用的一本质量非常高的通用教材。但是,本教程没有进行本、专科学生学习层次的划分。由于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不同,加上高职生与本科生在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使他们在“基础”课程(特别是法律部分)的学习中实效性比较差。在课程总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具体实际,对高职特点“基础”课程中的法律教学部分进行课程目标的单元研究意义重大。

  “基础”中法律部分内容所涉及的层面多而细,知识点繁而杂,教材中罗列了上100部法律法规,其中较为详细的就有30余部,内容大而全。这也导致了教材中的分级标题多。从法理学到宪法、基本法、诉讼和仲裁以及调解制度等,把法律体系基本囊括在内,重点不突出,详略不当,理论性强。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要在十多节课的教学时间内做到面面俱到的话,很多知识点只能蜻蜓点水,结果是理论灌输多,解决实际问题少。教材以理论叙述为主,案例有限,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使学生不易读下去,导致他们对本课程学习丧失了兴趣。如果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精选一些现实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完成整个教学任务,结果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只能“戴着镣铐跳舞”。

  法律所涉及的是人们行为层面的问题,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具体,所侧重的是对人们行为提出禁止或许可或允许的要求,对人们的要求是最基本的底线。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培育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拥有健全的用法能力,具备自觉的护法意识,对当代的高职生来说,既必要也非常重要。

  学生在现实中对法律问题或现象不懂或困惑的地方比较多,用法律维权的意识很强烈。但他们实际拥有的法律知识不多,一方面痛恨社会上的侵权行为,另一方自己却出现了有意无意的违法行为,出现认识与行为的分裂。他们内心有拥有强大的法律知识去维权或充当社会正义使者的渴望,因此,他们想通过“基础”课程法律部分的学习来获得强大的法律知识来达到目的。可实际结果是自己的期望与教学实际效果出现很大的反差。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巨大的落差导致了“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大大降低。

  1、增强课程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我们的目标追求

  法律基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法律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学生通过学习要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我国宪法和有关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了解法的产生、本质和历史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作用、创制和实施、民主法制思想与依法治国方略等方面认识会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以及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会全面了解,对树立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如何去提高法制观念和树立法制意识等方面的认识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完整的学习,会获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对他们的法律素质提高会有一定的帮助。而现实情况是学生学习的热情高,但实际教学中的针对性不强、法律实践能力不高而变得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对部分法律概念有认识,但对于跳出理论范畴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远远不够。如学生对书写民事诉讼状等最起码的法律技能就不具备,这与我们教育目的是相背离的。这样的教学只是形式,没有实效性可言。

  法律素质是影响人们行动的选择与实施。开设“基础”课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课程法律部分的总目标是要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我国在宪法为指导基本框架下的基本法律原则和主要内容,及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在法律意识和控制观念部分,是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由于高职生的认知状况和身心发展有自身特点,他们的思想开放,视野开阔,反应敏捷,对社会特别是新闻媒体披露的一些重大的法律事件常常成为他们热议的重点话题,但受年龄小,心理不成熟的局限,他们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时,喜欢就事论事,缺乏动态的辩证的全面的眼光,很容易导致思想和言论偏激,行为易走极端。以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在课程的总目标框架内,实事求是地去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单元目标进行教学,真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课程教学能切切实实地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理法律知识和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法律技能。

  法治精神的培养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高职生在法治建设进程中承载着更大的社会期望与责任。自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基本方略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承担各种社会角色的高职生来说,法治精神的培养注定会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同时也成为我们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bd体育。

  生活经验表明,一些具有丰富法律知识,甚至精通法律运作方式的专业人士也会贪腐枉法,并设法规避法律的制裁;历史已经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明太祖朱元璋用“剥皮揎草”的酷刑惩贪治腐,然效果甚微,往往是“弃市之尸未移,新犯大辟者即至,然则风俗之未能移易。”对法律的自觉服从依赖于公民的法治精神,正如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所说“心理学研究已表明,要确保规则得到遵守,信任、公正、可靠、合群这类因素远比强制重要。恰恰是在法律得到信赖而无需强制性制裁的情况下,法律才行之有效;依法治世者就不必带着警察到处出现。”。

  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体对法律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的公平、正义精神的内化,是对法律的权威性的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法治精神的培育是任何建立法治社会的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高职生对法治建设的认可度高,有参与法治建设的强烈要求。他们对社会中存在的以权代法、以权压法、权钱交易等背离法治精神的现象深恶痛绝,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欲望也最为强烈。因此,教师授课时应当将法治精神的培养提升至首。这也是我们课程教学的价值追求。

  总之,高职生法治精神的培养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用课堂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的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基础”课程的教学正担有此重任,因此提高“基础”课程法律部分的课程实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加强对课程教学目标的深入研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真正得提高,让他们也受益终生。

  [2][美]伯尔曼.信仰与秩序―法律与宗教的复合[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